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米勒曠世名畫------------「拾穗」來台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二OO八年元月,記得廿世紀中葉,五十年前左右的光景,小時候有本「拾穗」雜誌,每期封面總印著三名無名窮苦農村婦女,沐浴在金黃的秋陽下,彎腰曲背檢拾麥田裡秋收後剩餘的麥穗,畫面散發著詩般的崇高意境,那即是米勒曠世「拾穗」的巨作,奈那幅畫的真面貌,真跡永遠在法國,相距那麼遙遠,當時的交通、時空!
       被視為西洋美術史上瑰寶的世界名畫------米勒曠世巨作「拾穗」,破天荒首度離開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,將於五月卅一日起來台展出三個月。台灣民眾有幸,能見大師的真跡,榮耀加身。


       法國奧塞美術館與國立歷史博物昨天同時在巴黎、台北宣布,來自奧塞美術館的七十件名作,將以「驚艷米勒-----田園之美」為名在歷史博物館展出,包括48幅油畫、22幅攝影;包括「拾穗」、「晚禱」兩幅畫作的保險值各為一億歐元,創下來台展出單一畫作保額最高紀錄。
       引人矚目的是奧塞美術館的「米勒廳」只有十九幅米勒傑作,此次就有多達十六件名畫即將來台,史博館強調,全球只此一站,保險總值估計約百億台幣;屆時必將造成轟動。
       聞奧塞美術館即將整修「米勒廳」,年前傳出消息,史博館即前去探詢,最後從眾多商借的各國博物館中脫穎而出,商洽過程中,困難的是「拾穗」與「晚禱」兩幅國寶級名畫從未同時離開過法國,最後多虧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大力支持,並以奧塞贊助人名義捐贈一百萬歐元,贊助奧塞美術館整修該館東區門楣,終於促成美事,達成協議。
        奧塞開館廿年,部份區域已到了必須整修的時候,為此特別向聯合報王發行人的贊助致謝。
       畫展將從五月卅一日至九月五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,除了米勒名畫,還涵蓋與米勒同一時代的巴比松畫派名家胡梭、柯洛等人傑作,並展出十九世紀法國農村生活原版攝影,完整呈現米勒時代生活背景以及歷史環境。
       此外,米勒後輩畫家艾杜安、布荷東等人畫作,也完整展現法國十九世紀藝文發展的歷史軌跡。
       大凡偉大的創作必有其歷時代艱辛的歷史背景。創作「拾穗」那年,米勒正愁著九子溫飽,畫作完成還不受巴黎人的欣賞;「要怎樣才能賺到房租,還有更重要的是如何一日三餐都讓孩子們吃飽?」這是米勒在一八五七年寫給好友桑雪的信,不盡為之令人動容,為什麼?時代的背景,生為那時動盪的藝術創作畫家,竟如此窮困潦倒、落難的地步;這一年,他完成曠世名畫「拾穗」,豈是曠古絕今!為九名子女的生活所苦,如何賺取三餐溫飽費盡心思,也為沒有車資無法返鄉見母親最後一面自責,痛心疾首,人生悲痛事、幾欷?!種種的逆境,有如史詩般的崇高意境,引發普世的共鳴。
    「拾穗」於一八五七年完成在巴黎沙龍展展出,一度受到保守派人士抨擊,擔憂在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之後,生活日益艱辛的貧困社會受到煽動,揭竿而起。
    米勒死於一八七五年,畫作收藏於奧塞美術館。奧塞美術館宣布,五月卅一日起至九月五日止,將在國立史博館舉辦的「驚艷米勒一一一田園之美」特展,共將展出以「拾穗」「晚禱」為首的七十件名作,已引起國際知名媒體費加洛報、法新社等爭相報導,費加洛報指出,米勒台灣展出,再度顯示亞洲對十九世紀西方藝術的喜好,米勒是法國十九世紀巴比松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,「拾穗」「晚禱」是西方藝術的標竿,不知多少次被藝術創作廣告、以及電影引用及詮釋,米勒定居巴黎東南方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後,以田園風光、庶民百姓為素材,成為此類畫作的典型,描繪了勞動者的樸拙真實,將當時的農村農民形象永留在我們的心中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OO八年一月廿四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阿門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資料取材來自聯合報,特此申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