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追憶的日子

追憶的日子


        筆者熱衷於古文物收藏,數拾年來沉潛於文物之中。
        這些天來長男時回來在電視中搜索播放"台北故宮"古物在北溝歲月,追憶早年霧峰北溝煙雨的年代!猶讓筆者有所思,當年國府動盪的時代,在大陸故宮文物數萬里的遷徙!北溝15年的歲月!記得國小不知幾年級年級率隊參訪了一次,至今終難忘懷!如今筆者已老,七十有五,猶沉思在那個歲月裡;今再回首,自己動手,按圖索驥,如犬子告訴的鍵子,收看"台北故宮"第25集:

    翰墨⋯⋯"曲水流觴",讓筆者不盡幾分感動!2008年記憶庄靈一場倒回流35年前父親庄(莊)厳一場在北溝溪邊"曲水流觴"的露天酒會,四月五日的那個清晨,荘厳丶荘𩆜父子及一群親朋好友43人聚集飲酒,吟詩作樂;又回憶起東晉歷史上偉大的書法家、大詩人王羲之(321-379東晉琅琊臨沂)於公元353年陽曆3月3日,這個以戰國時代開始,來到浙江的紹興郊外的蘭亭,在蘭亭下溪水兩旁,王羲之邀請了42位貴族名士,他們在溪水兩旁席地而坐, 一場的盛會,將盛著紹興的酒杯,流放於溪水之中,他們吟詩、飮酒作樂,杯子在水流中遇到阻礙,便會打轉或停了下來之處,誰就得吟詩助興、罰酒;那次舉行的盛會之後,便成為漢民族文人從此最常,最多的盛會⋯⋯"曲水流觴",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,這場聚會後來被銘記入歷史!

         "台北故宮"第26集的王羲之書法藝術,為今公認的珍品"快雪時晴帖";之子王獻之的"中秋帖",侄子王珣的。"伯遠帖",二帖於今在大陸故宮博物院;以及天下第一書法⋯⋯"蘭亭序"也陪葬唐太宗埋葬於昭陵,消失於人世間!
        1600多年前的一天,下了一場大雪,大雪初晴,王羲之隨手寫了封訪友短信,問候遠方的朋友,這封短信,如今紙頁早已泛黃,但上面短短的四行二十八個字,成了後代舉世聞名的"快雪時晴帖",𨚫是乾隆皇的最愛!
    
"山陰縣張先生你好:剛才下了一陣雪,現在又轉晴了,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?上次的聚會我沒能去,心裡很鬱悶!你家送信的人説,不能在我這裡多停留,要趕快回去,那我就先寫這些吧!王羲之敬上"。
        王羲之他也沒料到,隨後千年,後人説他的書法(音勻)韻高千古。
        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儀被強令出宫,離開紫禁城,是晚溥儀路過了神武門,軍警和辦事人員,竟在溥儀隨身的包裏中,搜出了"快雪時晴帖",此時已經下班,這三希堂第一號寶貝,竟無處可放,臨時購置了一只保險鐵櫃,那天這空蕩蕩偌大的鐵櫃,𨚫只擺進了幾張紙頁"快雪時晴帖"!因為裡面的東西重量雖輕,𨚫珍貴無價,是晚加派了專人把守。

        世事的滄桑,時勢作弄人!見及文物的遷徙!筆者由心而生一股熱流湧上心頭,不禁從熱淚盈眶間始終含著淚水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5.10.11.            阿門

            借用"台北故宮"之照二張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