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捲,潤餅節令
又逢吃潤餅的節令,每年此時,農曆三月初,內人即張羅了料材吃了一次潤餅;上個禮拜六(農曆十八日),大女兒、女婿、仔仔回來,內人又張羅了吃了一次潤餅。
潤餅的由來,即與古代春秋寒食節令息息相關,寒食節令,筆者之前3.26禮拜一部落格曾經作了敘述;吃潤餅乃是一種獨特的節慶飲食文化。
說來潤餅起源亦即古時春餅,大唐之時,中原人士有立春吃春餅習俗,潤餅又稱春捲,其寓意極深,北方即稱春捲,源至廈門今稱之潤餅。
東晉始中原數逢戰亂,晉人大舉南遷閩南一帶,乃有今日福建、台灣仍有吃春餅習俗,承古時寒食節遺風,今人吃潤餅講究氣氛,潤餅成了風情的菜,親情的菜,時代轉變,潤餅菜,擦制薄皮卷肉絲,蚵煎,蕪荽,制食簡單卻甜潤可口;開五臟,去伏氣以保健,昔人必入五辛,五辛乃大蔥,小蒜,韭菜,香菜,芸苔。五辛辛辣,包以麵皮,成春餅,乃潤餅,春捲前身,為家族一年中聚會節令文化。
在清明節令用來祭祀祖先(即今祭拜之菜碗),晉江的潤餅菜卻較復雜.主料多種多樣,擺了滿滿一桌;有豆芽,豆干,蝦仁,海苔,蛋絲,花生敷,糖粉,蕪荽,蒜絲(今日多了筍絲,菜莆,高麗菜,紅蘿菠,黃瓜,芹菜等);尤以廈門一帶為最。脆嫩甘美,醇香可口,一般人二捲足矣。
唐朝即有立春日吃春餅之習俗,大詩人杜甫詩句:春日春盤細生菜。四時寶鏡:立春日,食蘆菔,春餅,生菜,號「春盤」。寓意甚濃矣。
今天已禮拜二了,女兒,女婿,仔仔等已回桃園二天,繞(饒)舌三日,筆者餘味猶存,甜潤飴人,脆嫩甘美,醇香可口,猶想念著春捲丶潤餅。
101.4.10 阿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